四川日报:数据里的公园城市 成都兴城集团项目数据成亮色

2022.04.01

自2018年2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成都,首次提出“公园城市”理念,要求“突出公园城市特点,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”以来。四年间,成都在公园城市规划、建设方面做诸多探索,创新形成了公园城市理论体系、空间治理体系、技术标准体系和一系列建设实践。公园城市未来怎么建?又会为成都带来了哪些改变?四川日报记者用数据说话,发布《数据里的公园城市》报道,成都兴城集团打造的环城生态公园、城市更新等相关项目都是其中的亮色。

图片1

《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》印发,标志着公园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。从首提地到示范区,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最具显示度的名片。成都目前已有大大小小的公园1000余个。但是,对于成都来说,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里建公园,而是在公园里建城市。如何建公园城市?公园城市又怎样改变成都?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,为你呈现数据里的公园城市。

累计建成绿道5188公里 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更加鲜明

2021年,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获批设立,其中成都片区占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60%。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全域增绿行动,实施增绿项目2888个,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.33%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.1%。

截至2021年,成都已完成9427株古树名木挂牌,全市已记录高等植物4459种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,较2017年分别增加1069种、86种,生物多样性、丰富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,和谐共生的生态本底更加坚实。

图片2

成都全域构建“一轴、两山、三环、七带”天府绿道体系和“星罗棋布、类型多样、全民共享”全域公园体系。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、环城生态公园、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和“百个公园”示范工程。其中,环城生态公园已全环贯通。该公园位于成都绕城高速两侧,跨经12个区、串联121个特色园区,给城市戴上一条“翡翠项链”。

2021年,成都新建各级绿道780公里、累计建成5188公里,新建成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30个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,打造“金角银边”示范场景200个,新建社区花园70个,新增绿地面积1800公顷,清新明亮、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更加鲜明。

建1000条“回家的路”社区绿道 建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

2021年,成都规划建设1000条“回家的路”社区绿道,开展绿道公园活动800余场,通过“可进入、可参与、景观化、景区化”的天府绿道营建理念,让群众享受到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。

图片3

2022年1月,成都聚焦社区绿道的美誉度、舒适度、安全度、归属感“三度一感”,围绕书店、花店、商店、咖啡馆(茶馆)“三店一馆”基本设施建设情况,从1000余条社区绿道中评选出成都10条最美“回家的路”。它们分别为:高新区吉泰路绿道、金牛区群星路、武侯区玉林东路、金牛区抚琴西南街、天府新区兴隆湖绿道、郫都区顺河路、新都区南门河社区绿道、高新区交子大道绿道、青羊区东胜·斌升街、成华区东郊记忆艺术商圈社区绿道。

作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,到2025年,成都将建成100个布局合理、业态丰富、功能完善、智慧便捷、规范有序、服务优质、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。

2022年2月,成都市启动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,未来公园社区将更突出绿色低碳、安全韧性、智慧高效、活力创新等特点。

仅环城生态公园 每年生态服务价值约269亿元

成都创新生态价值转化。2021年,成都创新“森林+”“绿道+”“林盘+”策略,制定公园(绿道)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指引,发展户外经济、首店经济、周末经济等新消费新业态,打造新金牛公园、天府艺术公园等场景品牌120个。

图片4

据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估算,仅环城生态公园,每年生态服务价值约269亿元;未来40年,总价值将达1万亿元以上。全环10万亩农田,每年将为市民带来人均5公斤的粮食和蔬菜。

锦江公园推出“日游锦江”“夜游锦江”系列玩法,日间看蓉城新貌、夜间赏万家灯火。新增音乐广场码头精华体验游、望江码头往返、石牛堰码头往返3条特色游线。2022年春节期间,成都全市公园绿道游客量达438万人次,实现营收3515万元。

2021年底,成都提出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,确定推动12个产业生态圈和20条重点产业链提能升级的目标。未来,成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增绿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圈强链,推动绿色产业载体建设等。成都提出,到2025年,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%以上。

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.6% 自行车消费增长幅度最大

公园城市建设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。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初步估算,环城生态公园的逐步建成会产生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,比如公园具有“冷岛”效应,夏季高温天气能降温1.0℃—2.5℃。

在成都,绿道骑行成为流行休闲娱乐方式。2020年,成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42万,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.6%。根据抖音热力指数和百度搜索相关数据,成都市民对运动的关注热度已超越火锅。

迪卡侬销售数据显示,成都人体育消费品增长幅度最大的类别是自行车;排在体育消费同比增长第二、第三位的运动,分别是徒步登山运动(增长20%)、跑步运动(增长11%)。

目前成都境内已知分布鸟类达500余种。观鸟已成为成都户外科普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。据环保教育机构乡野走廊的数据,2016年,只有100人参加乡野走廊的观鸟活动;2021年,有上千人参加。